病案一
杨某,男,70岁,已婚,农民。2018年5月10日初诊。
患者罹患慢性疾病,平日常觉乏力,易感冒。2周前因受风着凉,出现恶寒,发热,鼻塞,流涕,咳嗽,气喘症状。自行服用感冒药(药名不详),效果不明显。现症见:恶寒,发热,无汗,鼻塞,流涕,咳嗽,气喘,痰白,咳痰无力,少气懒言,神疲乏力,舌质淡,苔薄白,脉浮。
请与时行感冒相鉴别。
【评分标准】
1.中医疾病诊断(3分)
2.中医证候诊断(3分)
3.中医辨病辨证依据(4分)
4.中医治法(2分)
5.方剂(2分)
6.药物组成、剂量及煎服法(3分)
7.中医类证鉴别(3分)
【答案解析】
2. 中医证候诊断:气虚感冒
3. 医辨病辨证依据:患者,男,70岁,以恶寒发热,鼻塞流涕为主症,辨病为感冒;老年患者,患慢性疾病,伴咳无力,少气懒言,神疲乏力,舌淡苔白,脉浮,故辨证为气虚感冒。患者素体虚弱,感受风邪后,气虚卫表不固,风寒之邪乘袭,故发为病。
4. 中医治法:祛风散寒 补中益气
5. 方剂:参苏饮加减
6. 药物组成、剂量及煎服法: 党参10g,前胡10g,桔梗15g,紫苏叶10g,
陈皮15g,枳壳 10g,半夏5g,葛根10g,
木香15g,生姜10g,炙甘草6g
5剂 水煎服 每日1剂
7.中医类证鉴别:普通感冒病情较轻,全身症状不明显,少有传变,仅在气候异常情况下发病率可有升高趋势,无明显流行特点。时行感冒病情较重,发病急,全身症状明显,可发生传变,具有广泛的传染性。
病案二
刘某,男,40岁,职员。2017年8月20日初诊。
患者前一日户外郊游露营因受寒,出现发热,恶风,汗少,肢体酸重,咳嗽伴有黏痰,鼻塞流涕,头昏伴胀痛,胸闷气短,心烦口渴,脘腹胀满,大便溏,小便短赤,舌苔黄腻,脉数。
请与时行感冒相鉴别。
【评分标准】
1.中医疾病诊断(3分)
2.中医证候诊断(3分)
3.中医辨病辨证依据(4分)
4.中医治法(2分)
5.方剂(2分)
6.药物组成、剂量及煎服法(3分)
7.中医类证鉴别(3分)
【答案解析】
2. 中医证候诊断:暑湿感冒
3. 医辨病辨证依据:患者,中年男性,以发热,恶风为主症,辨病为感冒;患者发热恶风,肢体酸重,咳嗽痰黏,头胀痛,胸闷气短,心烦口渴,脘腹胀满,大便溏,小便短赤,舌苔黄腻,脉数,故辨证为暑湿感冒。患者因夏季露宿,感受寒湿之邪,湿热困中,表卫不和,肺气不清,故发为病。
4. 中医治法:清暑祛湿 疏风解表
5. 方剂:新加香薷饮加减
6. 药物组成、剂量及煎服法: 香薷 10g,扁豆花10g,厚朴5g,金银花10g
连翘10g,苍术10g,陈皮10g,姜半夏10g
炙甘草6g
5剂 水煎服 每日1剂
7.中医类证鉴别:普通感冒病情较轻,全身症状不明显,少有传变,仅在气候异常情况下发病率可有升高趋势,无明显流行特点。时行感冒病情较重,发病急,全身症状明显,可发生传变,具有广泛的传染性。
上一条:实践技能病案模拟练习五
下一条:实践技能病案模拟练习一 |
返回列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