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电话:15319456255

考试辅导

积极传承推广中医文化,发扬中华文明,

帮助更多人享有一技之长,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人才。

复习指导

实践技能病案模拟练习——十八(腹胀病案4例)
发布时间:2024-07-10      点击次数:521

病案一

【基本信息】方某,男,32岁, 2001年9月21日初诊。

【病史情况】患者腹胀1年余,每于食后出现脘腹胀满,矢气后得减,腹壁触之柔软微痛,食少不饥,大便溏薄,每日2~3次,有时失眠,舌淡苔白,脉沉弦。

【诊断】病因为湿;病所在太阴、阳明;病机乃脾胃气虚,湿滞气机。

【辨证】脾胃气虚,湿邪阻滞,气机不利。

【治法】健脾行气和胃。

【方药】方选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。

厚朴12g,半夏10g,甘草6g,党参15g,

焦白术10g,枳壳6g,焦山楂10g,陈皮10g,

薏苡仁15g。

5剂,每日1剂,水煎服。

【疗效】5剂后脘腹胀满减轻。上方加减继服5剂,患者欣然告之,病已痊愈。

【医案出处】 [时建山.经方治验5则.河南中医,2004, 24(4):7.]

【经典温故】 《伤寒论》第66条:“发汗后,腹胀满者,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。”

 

病案二

【基本信息】罗某,男,37岁,2005年4月10日初诊。

【病史情况】患者患“乙肝”多年,HBsAg(+),HBsAb(—),HBeAg(+),HBeAb (—),HBcAb(+),HBV-DNA5×105copies/mL,转氨酶持续增高,长期腹胀,无食欲,厌油腻食物,大便偏溏,小便气味浓浊臊臭,心烦急躁。脉软滑略数,舌偏红,苔黄白相兼略腻。

【诊断】病因为湿、热;病所在太阴、少阳;病机乃湿滞气机。

【辨证】湿热蕴郁三焦,脾胃升降失常。

【治法】清热利湿散结。

【方药】方选二金汤合蒿芩清胆汤加减。

    鸡内金15g,海金沙15g,厚朴10g,大腹皮10g,

猪苓10g,通草6g,青蒿12g,黄芩10g,

枳实10g,竹茹10g,陈皮6g,茯苓15g。

7剂,每日1剂,水煎服。

【疗效】2005年4月17日二诊:服药后患者腹胀减轻,小便气味变淡,饮食增进,继续用此方化裁,据证加桑白皮、枇杷叶、升麻、栀子、连翘、山楂等,每周服5剂药,坚持治疗。2006年11月4日检查示:转氨酶正常,HBsAg(+),HBsAb(+),HBeAg(—),HBeAb (+),HBcAb(+),HBV-DNA500copies/mL。患者腹胀诸症消失,病情稳定,嘱停药观察。

【医案出处】(张文选.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.北京:学苑出版社,2007.)

【经典温故】 《温病条辨·中焦篇》第70条:“夏秋疸病,湿热气蒸,外干时令,内蕴水谷,必以宣通气分为要。失治则为肿胀,由黄疸而肿胀者,苦辛淡法,二金汤主之。”

 

病案三

【基本信息】张某,男,35岁,2006年5月2日初诊。

【病史情况】患者腹胀满,腹中气充如囊,敲之如鼓,食后胀甚,大便偏溏,曾多处请中医诊治,观所用方均以理气消胀为主,腹胀不减。脉沉细软滞,舌淡红润,苔黄白相兼而厚腻。

【诊断】病因为寒、湿;病所在太阴;病机乃寒湿内停,损伤脾阳。

【辨证】寒湿伤脾阳。

【治法】温阳化湿。

【方药】方选薛氏扶阳逐湿汤加减。

    炮附子8g,红人参3g,生白术15g,茯苓30g,

益智仁10g。

6剂,水煎服,每日1剂。

【疗效观察】6剂,腹胀愈。

【医案出处】(张文选.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.北京:学苑出版社,2007.)

【经典温故】 《湿热病篇》第25条:“湿热证,身冷脉细,汗泄胸痞,口渴舌白,湿中少阴之阳,宜人参、白术、附子、茯苓、益智等味。”

 

病案四

【基本信息】钟某,男,43岁,2007年9月13日会诊。

【病史情况】患者因发热1月余(体温38.5℃~39℃),咳嗽,吐脓痰20余天入院。X光片示:右肺中下脓疡。痰培养:克雷伯氏肺炎杆菌、甲型链球菌生长。经用青霉素、链霉素、庆大霉素等治疗,患者右肺病变无明显好转,且觉腹胀难忍,查血清电解质K+、Na+、Cl—等均在正常范围,每日清洁灌肠亦无效,请中医会诊以解决腹胀之苦。中医诊察:发热不恶寒(身热不扬),面色苍白,脘腹胀满难忍,叩诊腹部呈鼓音,矢气频转,嗳气,尿黄,口黏不爽,舌质淡,苔白厚腻,脉缓。

【诊断】病因为湿、热;病所在太阴;病机乃湿热内停,阻滞气机。

【辨证】湿盛热轻,升降失司。

【治法】苦温芳化,理气运脾。

【方药】方选一加减正气散加味。

    藿香12g,厚朴12g,茯苓皮12g,陈皮10g,

杏仁10g,大腹皮12g,麦芽15g,神曲12g,

茵陈15g,薏苡仁12g,通草3g。

2剂,日1剂,水煎服。

【疗效观察】2剂腹胀即消。

【医案出处】(陈宝国.中医经典方证案例研究.南昌: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,2012.)

【经典温故】 《温病条辨·中焦篇》第58条:“三焦湿郁,升降失司,脘连腹胀,大便不爽,一加减正气散主之。”

 

注:搜索并关注山西师承教育微信公众号,了解更多中医专长备考知识。

大公号二维码.png

您感兴趣的信息
上一条:实践技能病案模拟练习——十七(腹痛病案5例)
下一条:实践技能病案模拟练习——十九(胁痛案5例)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