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电话:15319456255

考试辅导

积极传承推广中医文化,发扬中华文明,

帮助更多人享有一技之长,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人才。

复习指导

实践技能病案模拟练习——二十(便秘验案5例)
发布时间:2024-07-15      点击次数:478

病案一

【基本信息】王某,女,49岁, 2005年10月8日初诊。

【病史情况】患者患胃病3年,近2年反复发作,上腹隐痛,食少腹胀,身体渐瘦,胃镜检查示萎缩性胃炎。现症:上腹胀痛,1周不大便,口渴,纳呆食少,嗳气频作,时有恶心呕吐。查体:神疲形瘦,舌红苔黄,脉滑数。

【诊断】病因为燥、热;病所在阳明;病机乃燥热内结,腑气不通。

【辨证】燥热内结,胃失通降。

【治法】泻下存阴。

【方药】方选大承气汤加味。

大黄15g,枳实12g,厚朴10g,蒲公英12g,

当归10g,山药12g,谷芽12g。

水煎取汁,冲服芒硝15g。1剂分3次温服。

【疗效】1剂后患者频转矢气,腹胀痛稍减;再剂便出燥屎五六枚,继而大便3次,如释重负,嗳气、恶心、呕吐消失,胃痛腹胀好转,知饥欲食,遂进米粥1碗,静养休息;次日改用养阴益胃、扶脾助运之剂调治半月,临床治愈,嘱其继于门诊调治。

【医案出处】 [王如茂.大承气汤临床应用.中国中医急症,2008, 17(5):706.]

【经典温故】 《伤寒论》第241条:“大下后,六七日不大便,烦不解,腹满痛者,此有燥屎也。所以然者,本有宿食故也,宜大承气汤。”

 

病案二

【基本信息】陈某,女,18岁, 2005年9月18日初诊。

【病史情况】父诉:躁扰喧闹不宁1天。该女喜食米糕,素有便秘,近来日渐话多不宁,但仍能自己上学读书。中午放学回家,出现烦躁不宁、喋喋不休等症状,午饭时讲她几句,即狂躁不已,闹骂不休,乱摔东西,渐不识人。下午邀余为诊时患者已4天未大便,面红目赤,发热汗出,胡言乱语,手舞足蹈,躁妄狂骂,喧扰不宁,舌红苔黄,脉实有力。

【诊断】病因为热;病所在阳明;病机乃阳明燥结不通,郁热上扰神明。

【辨证】阳明热结,腑气不通,郁热上扰神明。

【治法】泻热通腑。

【方药】方选大承气汤加味。

    生大黄20g(后下),芒硝20g(冲服),枳实15g,厚朴12g,

生地黄5g,丹参15g,酸枣仁15g,珍珠母20g。

3剂,每日1剂,水煎服。

【疗效】服药1剂后,患者泻下燥粪两三次,便出奇臭,神志清楚,躁扰如失,问之能答;2剂药后,又大便2次,饥而思食,进稀粥调胃养息,夜能入睡,嘱其不必尽剂,而用生津养阴之品调理善后,以免大便复结。半年后随访,其精神如常。

【按语】大承气汤为阳明腑实证下法代表方,由酒大黄、炙厚朴、枳实、芒硝四味药物组成。方中以大黄苦寒通便泻热去实为君,辅以芒硝咸寒软坚、润燥通便为臣,两药推润相济,泻下力猛,更以枳实、厚朴行气导滞为佐使,助硝黄推荡积滞。该方配伍精当,药简效宏,通便泻热与行气并用,使泻下之力更加峻猛,以其具有攻下燥结便秘、荡涤胃肠实热之功,而主治热结胃肠、腑气不通,症见大便秘结,腹满胀痛,手足汗出,甚或日晡潮热,神昏谵语,发狂,苔黄脉实等。然在具体运用中,其所治病证临床表现千变万化,时有偏此偏彼之异,但只要切中阳明燥结不通这一病机关键,随证灵活加减施治,定有如鼓应桴之效,而收异病同治之功。

【医案出处】[王如茂.大承气汤临床应用.中国中医急症,2008, 17(5):706.]

【经典温故】 《伤寒论》第212条:“伤寒,若吐若下后,不解,不大便五六日,上至十余日,日晡所发潮热,不恶寒,独语如见鬼状。若剧者,发则不识人,循衣摸床,惕而不安,微喘直视,脉弦者生,涩者死;微者,但发热谵语者,大承气汤主之。若一服利,则止后服。”

 

病案三

【基本信息】刘某,女,40岁。

【病史情况】因火灼伤全身多处90分钟于2010年3月17日入院。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,全身56%皮肤二度至三度火灼伤,入院后6天未解大便,发热,腹胀。查体:体温38.1℃,腹微隆,无压痛,肠鸣音弱,舌红苔薄,脉细弦。血常规:WBC 13.6×109/L。

【诊断】病因为火、热;病所在阳明;病机乃火热内结,腑气不通。

【辨证】火邪内陷,火热内结,腑气不通。

【治法】通腑泻热。

【方药】方选小承气汤加减。

    生大黄10g,枳实10g,厚朴10g,木香10g,

莱菔子15g,白术10g,当归10g,粉甘草10g。

煎成200mL,每日2次口服。

【疗效观察】服药当日患者排大便400g,后每2天排便1次,WBC渐下降至正常,后经4次手术,痊愈出院。

【按语】胃肠功能障碍是危重症患者消化系统较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。危重症患者早期即可表现出胃肠功能障碍,胃肠道内容物流动慢,代谢废物聚积时间长,细菌繁殖快,造成肠道内产气多,胃肠道压力若不能及时降低,肠蠕动无法恢复,使胃肠黏膜缺血、缺氧加重。当胃肠低血流灌注不能及时改善,胃肠黏膜损害进一步加重,胃肠分泌细胞逐渐丧失分泌功能,导致胃动素(MTL)分泌明显减少,胃肠运动减弱,出现腹胀、腹痛、肠鸣音减低,甚至呕血、便血等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表现,引发或加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(SIRS)。

【医案出处】[许婵娟,喜新.通腑法治疗危重症患者肠功能障碍验案1则.江苏中医药,2011, 43(3):61.]

【经典温故】 《伤寒论》第208条:“阳明病,脉迟,虽汗出,不恶寒者,其身必重,短气,腹满而喘,有潮热者,此外欲解,可攻里也。手足濈然汗出者,此大便已硬也,大承气汤主之;若汗多,微发热恶寒者,外未解也,其热不潮,未可与承气汤;若腹大满不通者,可与小承气汤,微和胃气,勿令至大泄下。”

 

病案四

【基本信息】魏某,男,40岁, 1994年5月10初诊。

【病史情况】患者述习惯性便秘10多年,一般3~5日一行,或7~8日一行,而且必须用生大黄泡水服用之后,方可痛快泻一次,如此反复多年,大黄用量渐次加大,由此产生腹胀气滞,胃脘饱胀,嗳气,食纳减少。患者就诊时除有上述诸症,并感精神烦闷,夜不安寐,脉弦有力,舌苔薄黄而腻。

【诊断】病因为热、郁;病所在厥阴、阳明;病机乃肝失疏泄,腑气不畅,燥热内结。

【辨证】肝失疏泄,阳明腑气不畅,燥热内结。

【治法】理气泄热。

【方药】方选四逆散合小承气汤。

    柴胡10g,白芍15g,枳壳10g,厚朴10g,

生大黄6g(后下),炙甘草5g,青皮10g。

3剂,每日1剂,水煎分2次服。

【疗效观察】1994年5月15日二诊:患者服药3剂,每日大便1次,且软硬适度,腹胀气滞、胃脘饱胀、嗳气等症皆有明显改善,精神轻松,夜寐舒适,脉缓平和,舌苔薄白润。嘱其仍守上方,每隔日服1剂,大黄减为5g。

1994年6月5日三诊:患者告谓,自从隔天服药后,大便仍能每日按时排一次,量中等,无任何不适。脉缓有力,舌淡红润。患者要求是否进点滋补,以助多年的便秘、腹泻(指服大黄后)之苦。余告知,祛邪即是扶正,邪退正安。且年仅四十,气血充沛,何需补哉?仍嘱服上方,每周服1~2剂,直至大便正常后停药。

1年后患者告知,坚持每周服1~2剂药,经过3个多月的间断用药,目前已基本正常,身体胖,吃饭香,一切正常。

【按语】临床治疗便秘,正规方药多种多样,还有许多偏方验方,然而从疏肝理气法选方,用四逆散者未必很多,因为便秘从燥热里实,腑气不通,以及气虚、津虚、血虚等寻方问药者多。所以,笔者绕道常规,另辟蹊径,从疏肝理气求治,四逆散应是首选方,合小承气汤亦以行气为主,大黄量小,白芍量大,其间的道理一目了然。

临床体会:常病常法,屡建其功,已是毋庸置疑。然而,常病异治,这就要活法圆机,必须遵辨证施治之规。笔者用四逆散加大黄,或加虎杖,或加火麻仁之类,治疗便秘多例,屡建奇功。

【医案出处】(张光荣.陈瑞春学术经验集.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15:310.)

【经典温故】 《伤寒论》第318条:“少阴病,四逆,其人或咳,或悸,或小便不利,或腹中痛,或泄利下重者,四逆散主之。”

 

病案五

【基本信息】患者,男,57岁,1993年3月20日初诊。

【病史情况】患者有胃痛史20余年,间歇性发作,伴烧心泛酸,有时大便呈黑色。4天前患者突然发热恶寒、头身疼痛,2天后寒热渐平,但腹痛胀满,呈阵发性加剧,呕吐频作,每因进食或饮水而诱发,呕吐物初为食物和黏液,后为黄绿色液体,经X线腹部透视,发现肠腔内有大量气体和液平面,诊断为“完全性单纯性肠梗阻”。建议立即手术治疗,患者惧怕手术,邀吾师赵广安诊治。症见:烦躁不安,腹胀、疼痛,自觉有气体在腹内冲动,达右上腹时疼痛剧烈,大便2天未行,亦无矢气,小便量少色赤。切诊腹痛拒按。听诊肠蠕动音高亢。舌质略赤,苔黄燥,脉沉滑。

【诊断】病因为热;病所在阳明;病机乃感寒化热,燥热内结,胃肠气闭。

【辨证】阳明表寒化热,胃肠燥屎内结。

【治法】通腑下气,泻热导滞。

【方药】方选厚朴三物汤加减。

    厚朴100g,枳实30g,大黄15g(后下)。

3剂,每日1剂,水煎分2次服。

【疗效观察】1剂后患者腹中矢气频频,随后泻下燥屎及黏液;3剂后诸症消失,再予健脾和胃药3剂调理而愈。

【按语】厚朴三物汤是仲景为治大便闭结不通、腹满痛而设。从药物组成看,此方以厚朴为主药,以行气除满为主,现常用以治疗腑气不通之急腹症。吾师赵广安主张其用量要大,《金匮要略》原方厚朴用量为八两,按一两约等于现代13.9g计,约110g。所以赵老师一般用量为100g,相当于常用量的6倍。再者大黄一定要后入,配合厚朴、枳实行气泻下。临床应用厚朴三物汤除注重剂量外,还可进行加味配伍。此方所治病证,多属急证、重证,因此辨证要准确,用药要谨慎,密切观察患者。另外,厚朴、枳实、大黄三药皆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,像肠套叠引起的肠梗阻、肠道化脓性病变应禁用或慎用。

【医案出处】[张宗圣.厚朴三物汤验案三例.山东中医杂志,1997,(8):37.]

【经典温故】 《金匮要略·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》第11条:“痛而闭者,厚朴三物汤主之。”

 

注:搜索并关注山西师承教育微信公众号,了解更多中医专长备考知识。

大公号二维码.png

您感兴趣的信息
上一条:实践技能病案模拟练习——十九(胁痛案5例)
下一条:实践技能病案模拟练习——二十一(泄泻病案5则)

返回列表